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暂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3:36:45  浏览:994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暂行)

国家环保委员会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暂行)

1988年12月27日,国家环保委员会

第一条 本办法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制定。
第二条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范围,各省、自治区考核的城市,由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自行确定;国家将直接考核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合肥、南京、杭州、福州、广州、南昌、南宁、贵阳、成都、昆明、西安、太原、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海口、大连、桂林、苏州等32个城市。
第三条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项目,国家考核的32个城市,考核《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附表所列的20项指标。各省、自治区考核的城市,除附表中列的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地面水COD平均值、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八项指标为必须考核的指标外,其它指标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取舍和增补。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对各市(包括国家直接考核的32个城市)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评、并将每年的考核结果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条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由城市政府负责。城市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在摸清本市环境质量与综合整治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本届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在本年度计划中分解,落实到基层。
第六条 国家考核的32个城市政府,要组织环保、工业、城建、公安、卫生、物资、商业等有关部门按本办法的要求进行监测、统计与计分,并根据计分结果评价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第七条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每年考核一次。国家考核的城市,次年2月底以前要将本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计分结果报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在次年3月底以前将本省、自治区考核城市(包括国家考核的32个城市)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与计分结果报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将对各省、自治区、国家考核的32个城市上报的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并公布。
第八条 关于20项考核指标的解释与计算方法见附件1。
第九条 关于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工艺尾气(SOx、NOx,粉尘)达标率、汽车尾气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地面水COD平均值、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9项指标的监测技术实施细则见附件2。
第十条 前述9项监测指标的数据由城市环境监测站汇总、审查、报告(其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原来由卫生部门监测的,由卫生部门报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置率5项指标由环境保护部门统计报告(其中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由环境管理人员提供),城市热化率,城市气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清运率、城市人均绿地面积5项指标由城建、公用部门报告,民用型煤普及率由物资或商业等部门报告。所有数据统报城市环境保护部门审核,汇总、计分。
第十一条 指标计分要求
1.所有数据必须经实测、统计取得,要准确、完整、可靠。
2.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应规范化,严格执行附件规定要求。
3.各项统计指标的统计数值要与现行的环境统计、城建统计数值一致。
第十二条 各级政府要根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的要求,加强环境与污染源监测工作;加强环境与城建统计工作;加强各有关部门的组织与协调。
第十三条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从1989年开始,有关指标的监测、统计工作由1月1日起全面展开。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要逐步充实完善,边工作,边完善。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参照本办法精神,制定本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具体办法。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附件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1.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指建成区(不包括市辖县和郊区,下同)大气环境中测得的总悬浮微粒含量,按日计算的年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件2。
2.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指建成区大气环境中测得的二氧化硫含量,按日计算的年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件2。
3.烟尘控制区覆盖率,指建成区内烟尘控制区面积与建成区总面积之比,计算公式:
建城区各烟尘控制区面积之和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
建城区总面积
4.民用型煤普及率,指市区(不包括市辖县)城市居民、饮食服务,集体炊事使用
的蜂窝煤量与上列三项民用煤总量之比。计算公式:
市区三项民用蜂窝煤量
民用型煤普及率=--------------------×100%
市区三项民用煤总量


5.工艺尾气(SOx、NOx、粉尘)达标率、指建成区工矿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有组织排放的工艺尾气,其中,达标的排放点工艺尾气排放量与全部应测排放点(应测指国家制定有排放标准的工业行业)工艺尾气排放量之比。计算公式:
达标排放点工艺尾气排放量
工艺尾气达标率=----------------------------×100%
全部应测排放点工艺尾气排放量
6.汽车尾气达标率,指城市汽车年检尾气所达标的汽车数与城市汽车拥有数之比。
计算公式:
年检汽车尾气达标的汽车数
汽车尾气达标率=------------------------×100%
城市汽车拥有数
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指从城市集中饮用水源中取水总量(湖泊、水库、河流、
地下水)与取水中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之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的数量的比例。初
步确定这一指标只测14个项目(详见附件2)。计算公式: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各水源达标的监测项目×各水源取水量)之和
=------------------------------------------×100%
(14项×各水源地取水总量)
8.城市地面水COD平均值,指市区内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地面水体(已授权中国
环境监测总站认定)COD的平均含量。计算方法见附件2。
9.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指城市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排放工业废水的量。计算
公式:
城市年排工业废水量
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
城市年工业总产值
10.工业废水处理率,指市区内经过各种水处理装置处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与工业废水排放总水量之比,计算公式:
经过处理外排的工业废水量
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11.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指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GB8978--88)(除烷基汞、苯并(a)芘)的外排工业废水量与处理的工业废水水量之比。计算公式:
处理达标外排的工业废水量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
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量
12.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指市区环境噪声定期监测等效声级平均值。计算方法见
附件2。
13.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指全市交通干线等效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件2。
1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比。计算公式:
已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5.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指经过处理、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比。计算公式: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
经过处理、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量
=------------------------------×100%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6.城市气化率(即居民用气普及率)指使用煤气、液化气、天然气、工业可燃气的市区非农业人口与市区非农业人口总数之比。计算公式:
城市非农业用气人口数
城市气化率=--------------------×100%
市区非农业人口总数
17.城市热化率(即供热普及率),指市区实际供热面积与需要供热面积之比。需要供热面积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上级或企业自行确定。计算公式:
市区实际供热面积
城市热化率=----------------×100%
市区需要供热面积
18.城市污水处理率,指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量占污水总量的比重。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量
城市污水处理率=----------×100%
污水总量
19.生活垃圾清运率,指市区生活垃圾与粪便清运量与产生量之比。计算公式:
生活垃圾与粪便清运量
城市垃圾清运率=--------------------×100%
生活垃圾与粪便产生量
20.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市区内平均每人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指各类开放的公园(包括植物园、陵园、游乐园、风景名胜公园等)、动物园、广场绿地、河(湖)滨绿地和宽度在8米以上设置有行人休息设施的林荫道绿地面积与市区非农业人口之比。计算公式:
市区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人均绿地面积=----------------×100%
市区非农业人口
附件2(略)
附件3
----------------------------------------------------------------------------------------------------------------------------------------------------
考 核 项 目 |指标 |评分 | 指标 |评分 | 指标 |评分 | 指标 |评分 | 指标 |评分 |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
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0.15|7.0 |<0.30 |6.0 |<0.40 |5.0 |<0.50 |4.5 |<0.60 |4.0 |<0.70 |3.5 |<0.80|3.0 |<0.90|2.0 |<1.00|1.0 |1-1.1|0.5
均值(毫克/立方米) | | | | | | | | | | | | | | | | | | |0.1- |
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 |<0.02|3.0 |<0.03 |2.5 |<0.04 |2.0 |<0.05 |1.5 |<0.06 |1.0 |<0.07 |0.8 |<0.08|0.6 |<0.09|0.4 |<0.10|0.2 |0.12 |0.1
(毫克/立方米) | | | | | | | | | | | | | | | | | | | |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95 |5.0 |>90 |4.0 |>80 |3.0 |>70 |2.5 |>60 |2.0 |>50 |1.5 |>40 |1.0 |>30 |0.5 |>20 |0.3 |5-10 |0.2
城市气化率(%) |>70 |3.0 |61-69 |2.5 |56-60 |2.0 |51-55 |1.5 |46-50 |1.0 |41-45 |0.8 |31-40|0.6 |21-30|0.4 |11-20|0.2 |1-10 |0.1
城市热化率(%) |>20 |3.0 |20 |2.5 |18-19 |2.0 |16-17 |1.5 |14-15 |1.0 |12-13 |0.8 |10-11|0.6 |8-9 |0.1 |6-7 |0.2 |1-5 |0.1
民用型煤普及率(%) |>90 |5.0 |90 |4.5 |80-89 |4.0 |70-79 |3.5 |60-69 |3.0 |50-59 |2.5 |40-49|2.0 |30-39|1.5 |20-29|1.0 |5-19 |0.5
工艺尾气(SO、NO、 | | | | | | | | | | | | | | | | | | | |
粉尘)达标率(%) |>90 |5.0 |90 |4.0 |80-89 |3.0 |70-79 |2.5 |60-69 |2.0 |50-59 |1.5 |40-49|1.0 |30-39|0.5 |20-29|0.3 |5-19 |0.2
汽车尾气达标率(%) |>90 |4.0 |90 |3.5 |80-89 |3.0 |70-79 |2.5 |60-69 |2.0 |50-59 |1.5 |40-49|1.0 |30-39|0.5 |20-29|0.3 |5-19 |0.2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7.0 |95-99 |6.0 |90-94 |5.0 |85-89 |4.5 |80-84 |4.0 |75-79 |3.5 |70-74|3.0 |65-69|2.0 |60-64|1.0 |50-59|0.5
(%)| | | | | | | | | | |8.1- | | | |9.1- | |9.6- | | |
城市地面水COD平均值 |>8.0 |5.0 |6.1-6.5|4.5 |6.6-7 |4.0 |7.1-7.5|3.5 |7.6-8 |3.0 | 8.5 |2.5 |8.6-9|2.0 |9.5 |1.5 | 10 |1.0 |11 |0.5
(毫克/升)| | | | | | | | | | |401- | |451- | |501- | |601- | |701- |
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200 |5.0 |200-250|4.5 |251-300|4.0 |301-350|3.5 |351-400|3.0 | 450 |2.5 | 500 |2.0 | 600 |1.5 | 700 |1.0 |900 |0.5
量(吨/万元) | |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污水处理率(%) |>30 |5.0 |28-30 |4.5 |25-27 |4.0 |22-24 |3.5 |19-21 |3.0 |16-18 |2.5 |13-15|2.0 |10-12|1.5 |5-9 |1.0 |1-4 |0.5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 |>90 |4.0 |80-90 |3.5 |70-79 |3.0 |60-69 |2.5 |50-59 |2.0 |40-49 |1.5 |30-39|1.0 |20-29|0.5 |10-19|0.3 |5-9 |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 核 项 目 |指标 |评分 | 指标 |评分 | 指标 |评分 | 指标 |评分 | 指标 |评分 |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
工业废水处理率(%) |>80 |4.0 |75-80 |3.5 |70-74 |3.0 |60-69 |2.5 |50-59 |2.0 |40-49 |1.5 |30-39|1.0 |20-29|0.5 |10-19|0.3 |5-9 |0.2
区城环境噪声平均值 |55 |10 |56 |9 |57 |8 |58 |7 |59 |6 |60 |5 |61 |1 |62 |3 |63 |2 |64-65|1
(分贝)| |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70 |5.0 |71 |4.5 |72 |4.0 |73 |3.5 |74 |3.0 |75 |2.5 |76 |2.0 |77 |1.5 |78 |1.0 |79-80|0.5
值(分贝) | | | | | | | | | | | | | | | | | |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70 |5.0 |61-70 |4.5 |51-60 |4.0 |41-50 |3.5 |31-40 |3.0 |26-30 |2.5 |21-25|2.0 |16-20|1.5 |10-15|1.0 |5-9 |0.5
率(%) | | | | | | | | | | | | | | | | | | | |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60 |5.0 |51-55 |4.5 |46-50 |4.0 |41-50 |3.5 |36-40 |3.0 |31-35 |2.5 |26-30|2.0 |21-25|1.5 |16-20|1.0 |5-15 |0.5
率(%)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活垃圾清运率(%) |100 |5.0 |98-100 |4.5 |94-97 |4.0 |90-93 |3.5 |86-89 |3.0 |82-85 |2.5 |78-81|2.0 |74-77|1.5 |70-73|1.0 |70 |0.5
城市人均绿地面积 |>10 |5.0 |9.1-10 |4.5 |8.1-9.0|4.0 |7.1-8.0|3.5 |6.4-7.0|3.0 |5.1- |2.5 |4.1- |2.0 |3.1- |1.5 |2.1- |1.0 |2 |0.5
(平方米) | | | | | | | | | | | 6.0 | | 5.0 | | 4.0 | | 30 | |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黄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2007修正)

湖北省黄石市人大常委会


黄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

(1998年10月20日市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1997年1月22日市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一次修正)

(1999年2月11日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2000年9月22日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2001年5月23日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第四次修正)

(2007年1月18日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五次修正)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法律和有关规定须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决定任免和批准任免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 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的提名,任免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补充任免专门委员会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

第四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市人民政府市长的提名,决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个别任免。

根据市人民政府市长的提名,决定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委员会主任、局长的任免。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市人民政府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副职领导人中决定代理人选。

第五条 根据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提名,任免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

第六条 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名,任免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批准市辖县、区及代管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第七条 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提请机关应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召开的十五日前,将任免议案或报告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附上个人考察材料(含简历、主要表现、任免理由)。

第八条 凡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秘书长、委员会主任、局长,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必须经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

第九条 关于人事任免的议案或报告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汇报,由主任会议决定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条 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人选,要在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表决前到会,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见面,并作拟供职发言。

以上人员应在任命通过后的2个月内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供职报告。

第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任命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颁发《任命书》;对通过任命的其他人员,在会后将《任命书》发给本人。

第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应及时通知提请机关。须报上一级备案的,由提请机关办理。

第十三条 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决定任命和批准任命的人员,在常务委员会未作出决定之前,任何机关不得对外公布,拟任人选不得到职。已经常务委员会任命、决定任命和批准任命的人员,在任期内一般不得调动;必须调动时,由常务委员会免去职务后方可离职。

第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辞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辞职后,须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备案;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辞职,须报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决定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故要求辞职的,须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十五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出的撤销职务的报告或议案,决定撤销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的材料。

第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提出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委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第十七条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委会会议上提出申辨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委会会议。

第十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对提请的任免案和撤职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或按表决器的方式进行表决,以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九条 凡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决定任免、批准任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名单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 新一届市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依法选举产生后,其他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由市人民政府市长在2个月内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市人民代表大会换届后不变动的,不再重新任命。

第二十一条 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人员,机构合并的,应重新进行任免;机构撤销的,其职务自然免除,原提请单位须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修改商标注册申请等书式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管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修改商标注册申请等书式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管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各商标代理组织:
依照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我局对申请商标注册及办理其他商标事宜的书式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书式予以公布,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执行,原书式可继续使用至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附件:商标注册申请等书式二十七件(略)



1993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