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14:45:29  浏览:984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


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环办[2010]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

  “十一五”期间,我国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污泥产生量也显著增加。但多数污泥未得到妥善处置,随意抛弃、倾倒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抵消了部分“污染减排”的成果。各级环保部门要从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安全出发,充分认识污泥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为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污水处理厂主体责任。污水处理厂应对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含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和混合污泥)承担处理处置责任,其法定代表人或其主要负责人是污泥污染防治第一责任人。污水处理厂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对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实施全过程管理,制定并落实污泥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设置专门的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确保污泥妥善处理处置,严禁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

  二、加快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原则。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设施(污泥稳定化和脱水设施)应当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的现有污水处理厂,应当在本通知发布之日起2年内建成并运行污泥处理设施。

  三、加强污泥环境风险防范。鼓励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污染控制标准及技术规范。污水处理厂以贮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污水处理厂应当对污泥农用产生的环境影响负责;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应当进行修复和治理。禁止污泥处理处置单位超处理处置能力接收污泥。

  四、建立污泥管理台账和转移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建立污泥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污泥产生量、转移量、处理处置量及其去向等情况,定期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报告。

  参照危险废物管理,建立污泥转移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转出污泥时应如实填写转移联单;禁止污泥运输单位、处理处置单位接收无转移联单的污泥。

  五、规范污泥运输。从事污泥运输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关的道路货物运营资质,禁止个人和没有获得相关运营资质的单位从事污泥运输。污泥运输车辆应当采取密封、防水、防渗漏和防遗撒等措施。

  六、实施信息公开。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应当参照《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导则》(原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第33号),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本地区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处理处置等信息。

  七、加强组织实施。各级地方环保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污泥产生、转移、处理处置等全过程的环境监管,坚决打击非法倾倒和违法处置污泥行为。要因地制宜,推动通过填埋、焚烧、建材综合利用,现有工业窑炉(如电厂锅炉、水泥窑等)共处置等方式,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各省(区、市)环保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本辖区上一年度污泥污染防治情况(包括产生和处理处置情况)上报环境保护部。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银川市高污染燃料控制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


银川市高污染燃料控制办法

(2005年11月9日 银川市人民政府令18号)


  第一条 为保护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防治大气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销售、加工、使用燃料煤(油)等高污染燃料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高污染燃料是指:
  (一)原(散)煤、煤矸石、粉煤、煤泥、燃料油(重油和渣油)各种可燃废物和直接燃用的生物质燃料(树木、秸杆、锯末等)。
  (二)硫含量大于0.3%(指可排放硫含量)的固硫蜂窝型煤,硫含量大于0.5%、灰分含量大于0.01%的柴油、煤油,硫含量大于30mg/立方米,灰分含量大于20mg/立方米的人工煤气。
  本办法所指的高污染燃料不适用于车用燃料。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高污染燃料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茧、规划、房管、建设等部门采取措施,改进城市能源结构,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


  第六条 按照城市环保规划、供热规划和天然气管网规划,城市以下范围为禁止使用高污染的区域和控制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区域(以下简称禁煤区和控煤区):
  (一)禁煤区的范围:
  1.兴庆区为西起唐徕橥,东至清和南(北)街,南至宝湖东略,北至上海东路。金凤区为东起唐徕渠,南至黄河东路,北至贺兰山中路,西至包兰铁路。西夏区为两个区域,第一区域为东起包兰铁路.西至丽子园南(北)街,北至贺兰山西路,南至黄河西路;第二区域为东起丽子园北街,西至文萃北街,南至北京西路,北至贺兰山西路。
  2.四环高速公路、丽景街、北京路、上海路、黄河路、贺兰山路、六盘山路、亲水大街、满城街、正源街、文昌街等不在禁煤区内的城市主要交通干线路段的两侧200米范围内区域。
  3.公园、风景名胜区及其他对环境要求特殊的区域。
  (二)控煤区的范围:除禁煤区外的城市规划区域。
  禁煤区的范围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范围应当及刚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禁煤区内禁止从事下列行为:
  (一)审批建设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
  (二)新建、改建、扩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
  (三)加工、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


  第八条 禁煤区已有的直接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应在市政府规定期限内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


  第九条 在控煤区内天然气管道可以接入或集中供热的区域.禁止审批新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已建成的,除集中供热热源外,其他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拆除,并入集中供热管网或改造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管网覆盖区域内,新建的机关、学校、医院、商业、工业企业等用房必须使用天然气供热。
  控煤区内在天然气管道暂时无法接入且没有集中供热热源的,可审批建设达到环保要求的临时设施,条件其备时在规定期限内拆除,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


  第十条 在控煤区内,除常压锅炉以及各种燃煤炉灶应使用无烟煤或型煤外,其他使用燃料煤的必须使用全硫含量小于10%,灰分小于15%,热值大于21兆焦的低硫优质煤。


  第十一条 批准的加工、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有效的遮盖等防尘措施,集中供热锅炉房应建设封闭或半封闭煤场。加工、销售燃烧的场所应采取封闭、遮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第十二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允许加工、销售、使用燃烧的单位进行煤质检查监测,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弄虚作假。


  第十三条 控煤区内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其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四条 在禁煤区和控煤区内城市供热管网或天然气管网覆盖地区,未经批准新建燃煤供热锅炉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未在规定期限内拆除、更新、改造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仍然使用高污染燃料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或没收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


  第十六条 燃煤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单位处以l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加工、销售和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单位或个人拒绝现场检查、弄虚作假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其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5年12月9日起施行。2001年1月4日发布实施的《银川市禁止使用销售燃料型高污染煤管理办法》同时终止。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5]1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现就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规定,纳税人自2006年1月1日起就其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1600元/月的减除费用标准,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工资、薪金所得应根据国家税法统一规定,严格按照“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的政策口径掌握执行。除国家统一规定减免税项目外,工资、薪金所得范围内的全部收入,应一律照章征税。
三、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后,各地一律按统一标准执行,任何地方不得擅自规定免税项目或变相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对擅自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地方,将相应减少财政转移支付数额或者调减所在地区所得税基数。对地方擅自提高的减除费用标准,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