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04:02:36  浏览:92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一九九三年十月三十一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4年1月
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3年10月3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
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
教师。
第三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
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第六条 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第二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
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
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
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
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
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
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九条 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
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二)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章 资格和任用
第十条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
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
取得教师资格。
第十一条 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
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
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
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
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
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二条 本法实施前已经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未具备本法
规定学历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资格过渡办法。
第十三条 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
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
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
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
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有关部门认定
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
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第十四条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
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十五条 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第十六条 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七条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
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位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
责任。
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章 培养和培训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
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各级师范学校学生享受专业奖学金。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
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
第二十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教师的社会调查和社
会实践提供方便,给予协助。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
培训教师。
第五章 考核
第二十二条 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
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十三条 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
生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六章 待遇
第二十五条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
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
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
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条 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
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第三十条 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
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
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具体办法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三十二条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第七章 奖励
第三十三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
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当予以表彰、
奖励。
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
第三十四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的基金组
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
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
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
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
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
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
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
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第三十九条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
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
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
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各级各类学校,是指实施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
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的学校。
(二)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
(三)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
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第四十一条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其他类型的学校的教
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军队所属院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有
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 外籍教师的聘任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十三条 本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试行《吉林市厂矿企业劳动安全监察条例》和《吉林市厂矿企业违反劳动安全法规经济处罚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试行《吉林市厂矿企业劳动安全监察条例》和《吉林市厂矿企业违反劳动安全法规经济处罚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林市人民政府


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各国、省、市营企事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1983〕85号文件精神,为加强厂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依法搞好安全监察,特制定《吉林市厂矿企业劳动安全监察条例》和《吉林市厂矿企业违反劳动安全法规经济处罚暂行办法》,现予发布试行。在试行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随时向市政府报告。

吉林市厂矿企业劳动安全监察条例

总 则
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劳动保护法规,为保护职工安全健康,促进生产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制订本条例。
本条例适用于全民所有制和县区以上集体所有制厂矿企业。

第一章 监察组织
第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劳动部门内设劳动安全监察机构。市劳动部门设劳动安全监察科,县、区劳动部门设劳动安全监察股(组)。
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要从安全管理出发,设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构。
第二条 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劳动安全监察员。劳动安全监察员和主任监察员要选拨拥护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懂安全技术知识,能深入现场、理解规程、书写检查报告和秉公办事、坚持原则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技师担任。也可以从从事劳动安
全工作五年以上,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行政管理干部中选任。
主任监察员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有十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
各级劳动安全监察人员经考核后,由市政府发给《劳动安全监察员证书》。
第三条 要发挥专管与群管两个积极性。根据工作需要,市、县级劳动安全监察机构可适当从企业主管局的安检部门中,委任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和安检人员为兼职劳动安全监察员。他们有权对本系统厂矿企业进行劳动安全监察,也有义务向监察机关报告工作并接受其业务指导。

第二章 职权范围
劳动安全监察的内容包括:立法监察,综合管理,技术监督,专业指导。监察手段实行三个结合,即行政手段与法律制裁相结合,政治思想教育与经济制裁相结合,国家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第四条 劳动安全监察机构的职责权限:
1、监督国家发布的劳动保护法规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的贯彻执行。
2、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3、对有关改善劳动条件的计划实施和安全措施经费的提取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4、参加安全技术科研成果和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鉴定。
5、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尘毒危害严重的提出整改意见或发出《劳动安全监察通知书》,对逾期不改的令其停产整顿或予以封闭。
6、对违反劳动安全法规的企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或有关的直接领导者、肇事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或提交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7、召集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检查人员、行政领导人员座谈会或现场会,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第五条 劳动安全监察人员的职责权限:
1、代表授权机关向本管辖区内的厂矿企业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和劳动保护政策、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并监督其执行。
2、持《劳动安全监察员证》可以随时对任何生产(施工)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可以参加有关安全生产的工作会议,查阅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资料。安全监察人员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时,企业单位必须派人赔同,并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
3、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发现有违反劳动安全法规的,可令其纠正或停用。
4、在执行监察工作任务、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令其纠正或停止作业,并通知该单位尽速妥善处理。
5、参加事故调查,勘察事故现场。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或对责任者的处理发生分岐时,可提出综合性的结论意见,如仍有异议可提交劳动安全监察机关研究解决。
第六条 劳动安全监察员或兼职的劳动安全监察员应忠于职守,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对工作成绩显著、有突出贡献、避免了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或使国家财产免受损失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发现违反劳动安全法规的行为和重大不安全因素,不通知、督促企业及时处理或有其他失职行
为的给予批评,情节严重的以渎职论处。
第七条 为便于开展工作,实行《劳动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制度。通知书的内容包括劳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意见和限期解决的日期。通知书由劳动安全监察机关或监察员填写发出,由企业负责人签收并负责处理。
第八条 企业对《劳动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持不同意见时,可以讲明理由,要求发出通知书的监察机关或监察员改变、取消或缓期执行通知。当监察机关或监察员坚持原通知时,也可向上级劳动安全监察机关提出申拆,但在未接到重新处理意见之前,仍照原通知执行。

第三章 劳动安全监察机关同有关方面的业务联系
第九条 劳动安全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有责任指导和支持厂矿企业及有关部门安全机构和安全技术人员工作。厂矿企业及有关部门的安全技术人员应如实向监察机构或监察人员反映情况并报告工作。
第十条 各级劳动安全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注意与卫生、环保、公安及工会、检察院等部门、单位的合作,共同做好安全监察工作。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各县、区可根据本条例制订实施细则,并报市劳动安全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第十三条 本条例的修改权属吉林市人民政府,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局解释。

吉林市厂矿企业违反劳动安全法规经济处罚暂行办法

总 则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及有关规定精神,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和县、区属以上集体所有制厂矿企业。

第一章 经济处罚范围
第一条 对严重违反劳动保护法规,后果严重,有下列情况者给予单位或企业领导人经济制裁:
(一)对重大事故隐患久拖不决,接到《劳动安全监察通知书》又逾期不改的,对企业罚款一千至五千元。
(二)作业场所尘毒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合格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下,接到《劳动安全监察通知书》又逾期不改的,对企业罚款一千至五千元。
(三)企业单位发生因工死亡事故,一次死亡一至二人的,对企业罚款三千至一万元;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对企业罚款一万至三万元。
(四)企业单位发生重伤和急性中毒事故,对企业单位罚款一千至五千元。
(五)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项目没有做到“三同时”,接到《劳动安全监察通知书》又逾期不改的,对筹建单位罚款一千至五千元;不经劳动安全部门检查验收擅自使用的,对接收单位罚款一千至五千元。除罚款外,还要补上安全技术工程项目。
(六)上述五项除对企业单位罚款外,还要对事故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和态度好坏,处以月标准工资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罚款,并在三至六个月内不得参加评奖。
第二条 对有下列情况的企业、单位,除按第一条给予经济处罚外,还要加倍罚款。
(一)由于领导违章指挥造成伤亡或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的;
(二)由于没有认真采取有效措施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
(三)企业领导对确诊为一期矽肺合并结核及二期矽肺病的职工不予调离职业性危险岗位的;
(四)隐瞒或谎报事故的。

第二章 行使经济处罚的部门
第三条 对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罚款,部属、省属、市属企业由市劳动安全监察部门下达罚款通知单,县属企业由县劳动安全监察部门下达罚款通知单,区属企业由区劳动安全监察部门下达罚款通知单。企业接到罚款通知单后,要在十天内,分别向市、县、区指定银行如数缴付罚款
,逾期不缴者从重处罚。

第三章 罚款的管理与使用
第四条 对企业的罚款,一律从企业留利中支付,不得列入成本。
第五条 对事故主要领导责任者的罚款,由企业在其工资中扣除,不得用公款报销。
第六条 受经济制裁的责任者,因情节严重须同时受其他行政处分的,由主管人事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市、县、区劳动安全监察部门罚款,分别上缴市、县、区财政。

第四章 附 则
第八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企业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九条 市、县、区劳动局对本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负有监察检查的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1984年1月1日

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防治扬尘管理暂行办法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防治扬尘管理暂行办法
  建筑[2004]149号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防治施工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依据《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及《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建设工程施工活动以及与建设工程施工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

  第三条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防治施工扬尘实施监督管理。委托市建设安全监督管理站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区、县建委负责对本辖区内防治施工扬尘监督管理。

  第四条 所有建设工程应制定施工现场控制扬尘措施并实施,无措施或实施不力造成扬尘的不得施工;拆除工程无控制扬尘方案或方案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施工。其所需费用列入工程预算,按规定的文明施工措施费计取。

  第五条 总包施工单位负责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防治扬尘的统一管理,分包单位负责对分包工程防治扬尘措施。

  第六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明示单位名称,工程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以及开工和计划竣工日期以及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标志牌。

  第七条 所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按市建委《关于对全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开展专项整治的通知》的要求进行围挡。

  第八条 施工现场内除作业面场地外均应当进行硬化处理。作业场地应坚实平整,保证无浮土;外檐脚手架一律采用标准密目网封闭。

  第九条 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设置车辆冲洗台和冲洗设施,专人负责冲洗清扫车轮、车帮,保证车辆不带泥上路。

  第十条 建筑材料应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划定的区域堆放,散体物料应当采取挡墙、洒水、覆盖等措施。易产生粉尘的水泥等材料应当在库房内或密闭容器存放。易产生尘污染的桩基础施工,应当采取降尘防尘措施。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必须设置密闭式垃圾站集中存放,及时清运。楼层内清理施工垃圾,应当使用密闭式串筒或者采用容器清运,严禁高处随意抛撒。

  第十二条 外环线以内和其它建成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严禁现场搅拌混凝土。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设置搅拌机的,必须配备降尘防尘装置。

  第十三条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合理分步实施,控制土方开挖和存留时间。

  第十四条 拆除工程施工现场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喷淋压尘措施,其工程垃圾应在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后7日内清运完毕。

  第十五条 拆除工程完成后15日内不能开工建设的,必须采取覆盖、地面硬化、简易绿化等有效措施防止场地扬尘。

  第十六条 出现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时禁止进行土方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拆除工程施工。

  第十七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及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的生产现场、建筑材料必须进行覆盖或修建防风墙,散装水泥必须采用密闭容器存放。

  第十八条 总包单位负责控制检查施工现场运输单位运输的散体材料,对运输沙石、灰土、工程土、渣土、泥浆等散体物料必须采用密闭装置。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执法部门可根据《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00四年二月十六日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